十施──菩萨十施 → 十施──菩薩十施

十施──菩萨十施 → 十施──菩薩十施
﹝出華嚴經﹞ 〔一、 分減施〕, 謂菩薩仁慈, 好行惠施, 若得美妙飲食, 分與眾生, 然後乃食。 復念身中八萬尸蟲, 依我身住, 願令普得充滿。 於凡所受之物, 悉亦如是, 是名分減施。 (菩薩,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 華言覺有情。 ) 〔二、 竭盡施〕, 謂菩薩得上妙飲食, 香華衣服, 資生之具。 或有人言: 汝今所有, 悉當與我。 菩薩自念, 應為饒益諸眾生故, 隨所有物, 一切盡施; 乃至身命, 亦無所吝, 是名竭盡施。 〔三、 內施〕, 謂菩薩年方少盛, 端正美好, 始受轉輪王位, 七寶具足, 王四天下。 或有人言: 我今衰老, 煢獨羸頓, 若得王身手足血肉頭目骨髓, 我命存活。 菩薩念言: 我後必死, 今當施之, 以濟眾生, 心無所悔, 是名內施。 (七寶者, 金輪寶、 白象寶、 紺馬寶、 神珠寶、 玉女寶、 典財寶、 主兵寶也。 四天下者, 東弗于逮、 南閻浮提、 西瞿耶尼、 北鬱單越也。 ) 〔四、 外施〕, 謂菩薩年盛色美, 眾相圓滿, 始受轉輪王位, 七寶具足。 或有人言: 我今貧窶, 惟願仁慈, 以施於我。 菩薩念言: 榮盛必衰, 我今宜應隨彼之意, 即便施之, 而無所悔, 是名外施。 〔五、 內外施〕, 謂菩薩形相端正, 處輪王位。 或有人言: 此輪王位, 願捨與我, 并及王身, 為我臣僕。 菩薩念言: 我身王位, 悉是無常, 即便施之, 乃至以身恭勤作役, 心無所悔, 是名內外施。 〔六、 一切施〕, 謂菩薩身盛美妙, 處輪王位, 或有無量貧窮人言: 大王垂慈, 各隨所求。 或乞國土, 或乞妻子, 或乞手足血肉肝腦。 菩薩心念: 一切恩愛, 會當別離, 即以一切, 悉皆施與, 心無悔恨, 是名一切施。 〔七、 過去施〕, 謂菩薩聞過去諸佛菩薩, 所有功德, 不貪不著, 見法如夢; 但為教化, 取著眾生, 成熟佛法, 即為說之。 觀過去法, 都不可得, 畢竟皆捨, 是名過去施。 〔八、 未來施〕, 謂菩薩聞未來諸佛, 所修之行, 了達非有, 不以己之善根, 回向於彼; 亦不於彼, 而退己之善根, 常勤修行, 攝化眾生。 觀未來法, 皆不可得, 畢竟皆捨, 是名未來施。 〔九、 現在施〕, 謂菩薩聞四天王眾天、 三十三天, 乃至色究竟天王眾天, 及聲聞、 緣覺, 具諸功德, 聞已不迷, 但觀諸行如夢不實, 不生貪著; 但令眾生捨離惡趣, 修行於道, 成就佛法, 是名現在施。 (四天王者, 東方持國天王、 南方增長天王、 西方廣目天王、 北方多聞天王也。 三十三天者, 即欲界忉利天也。 色究竟天者, 即色界第十八天也。 ) 〔十、 究竟施〕, 謂菩薩見無量眾生, 無眼耳鼻舌身手足, 來至我所, 告言: 我身薄祐, 諸根殘缺, 惟願仁慈, 捨己所有。 菩薩聞知, 即便施與。 假使經阿僧祇劫, 不生悔惜。 但念此身, 危脆不堅, 應以施彼, 願我成就清淨智身, 是名究竟施。 (梵語阿僧祇劫, 華言無數時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